华龙网-新重庆客户端讯(毛虹苏)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“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。”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、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共同策划推出“故事里的中国”系列丛书。5月21日,《故事里的中国丛书·重庆篇》专家审定研讨会在华龙网集团召开,该书由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、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组织专家编写。
重庆市老科协会长,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,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原书记、市教委原主任欧可平;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潘勇;重庆市历史学会会长,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;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会长,重庆市教委原副巡视员黎拥宪;重庆市教委宣传处处长李林齐;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,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胡敏;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,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主编王大伦;重庆大学党委常委、宣传部、教工部部长胡学斌;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白凯;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华杰;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李彦等领导专家出席研讨会。 国内新闻网
会上,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,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胡敏详细介绍了《故事里的中国丛书》出版背景。该丛书将按照中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分卷编撰,旨在通过“小切口”呈现“大视野”,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每个省(直辖市)的故事,既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,又反映新时代风貌和国家改革发展事业在各地区各领域的成就。该丛书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,目前已列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重点出版项目。
重庆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,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主编王大伦介绍了《故事里的中国丛书·重庆篇》编写提纲。他详细介绍了重庆卷入选主题和写作方法需要具备的四个特征:一是故事性,每一个主题要有趣味性、可读性和吸引力。二是育人性,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,我们要用优秀图书去占领他们的“文化阵地”。三是时代性,要更多地反映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的新面貌、新风尚和新成就。四是全球性,用中文撰稿时,要兼顾国际传播和英语阅读的思维习惯。
与会专家领导围绕编写提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,一致认为该提纲总体上篇目设置规范、脉络清晰、内容完整、特色鲜明。同时,对一些具体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。
欧可平作了总结讲话。他充分肯定《故事里的中国丛书·重庆篇》的编撰,是一件功在当代,利在长远的好事情。专家们共同参与此事,既体现了光荣的育人责任,也凸显了历史的担当。让青少年读者通过阅读该书更加了解重庆、读懂重庆,了解中国、读懂中国,从而在文化的熏陶和认同中,增强文化自信,这一点契合了党中央关于宣传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需求。他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:一是,读者对象定位为海内外青少年群体,在创作故事的时候,需要据此对选择呈现的内容有更适当的取舍;二是需要突出内容特色、要生动活泼、引人入胜,选取的应是重庆最有代表性、最适宜对外传播、符合其阅读习惯的内容;三是丛书要求围绕“地方风物、地方习俗、地方艺术、地方成就、地方人物、地方精神”六大主题来呈现不同省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,具体到重庆分卷,可以有所突破,有所创新,突出重庆独有特色,选材与文字描述上要注意厚今薄古。